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、结构政策、改革政策、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。
然后,浙江省政府印发《关于深化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的指导意见》。
如果了解浙江方面所说的“亩产”的含义,你就会对这种默契表示由衷的赞叹。因为,这是对“高质量发展”的直接响应。
以前是规模为王,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。今后,“亩产”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潮流。论亩产的不再是农产品产量,而是GDP、工业增加值等等。它预示着中国自1986年开始采用的GDP指标退居次要,中国经济发展隐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产业集聚区、经济开发区、高新园区、小微企业园区、特色小镇的考量标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
浙江省这一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?
首先猜猜这出大戏的最终结局——
大而不强的虚胖企业会死得很难看;
小而精的企业成为最大赢家;
低档次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比环保治理更严峻的挑战;
二八原则、马太效应加剧;
……
如果以前说GDP,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“多”或“大”,那么现在提“亩产”能产生的直接联想则是“精”。
浙江这次最狠的地方在于,这是一套思虑成熟的系统方案。
据报道,到2020年,浙江将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等主体根据亩产效益进行体检,体检的结果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。
“亩产效益”体检涉及三类主体,包含全省所有工业企业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、产业集聚区、经济开发区、高新园区、小微企业园区、特色小镇……其中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、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。特色小镇则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。
体检项目细致入微,有亩均税收、亩均增加值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单位能耗增加值、单位排放增加值、R&D(研究与开发)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、亩均营业收入等不同指标……并依据这些指标分成高中低几个档次。
最后,将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用地、用电、用水、用气、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,扩大差别化价格实施行业范围,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。
简单说,就是亩产效益高的企业,要钱给钱,要人给人,推动土地、用能、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。比如说,
排污权指标多给一些
用地面积批大一点
金融信贷倾斜一下
水电气费用可以价格低一点
……
只有亩产效益高的企业才能得到政策倾斜,以此解决过往多年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错配、低配问题。
一场关于产业园区大洗牌的震荡,也即将汹涌而来。